1. 高福小說
  2. 太乙金華宗旨之靈魂升級指南
  3. 第2章 元神識神:修仙界的“心靈與身體”指南
孔雲 作品

第2章 元神識神:修仙界的“心靈與身體”指南

    

原文提到“天地視人如蜉蝣,大道視天地亦泡影”,這就像是在說,宇宙看待我們人類,就像是我們看待朝生暮死的蜉蝣一樣短暫;而真正的大道,看待宇宙萬物,也不過是轉瞬即逝的泡影。

但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中,我們的“元神”——也就是我們最純粹的靈性本質——卻是永恒不變的。

“惟元神真性,則超元全而上之”,這句話就像是在告訴我們,無論世界如何變化,隻要我們把握住了元神,就能超越一切,達到真正的自由。

接下來,“其精氣則隨天地而敗壞矣。

然有元神在,即無極也。

生天生地皆由此矣。”

這裡強調了元神的重要性,即使我們的身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老,但隻要元神存在,我們就擁有無限的可能。

“學人但能守護元神,則超生在陰陽之外,不在三界之中”,這句話告訴我們,隻要我們能夠守護好自己的元神,就能超越物質世界的束縛,達到更高層次的存在。

“凡人投胎時,元神居方寸,而識神則居下心”,這裡用了一個比喻,將元神比作是住在我們心靈深處的“房東”,而識神——也就是我們的意識和認知——則是住在“樓下”的“租客”。

“下麵血肉心,形如大桃,有肺以覆翼之,肝佐之,大小腸承之”,這句話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,將我們的心臟比作是一個“大桃”,周圍有肺、肝、腸等器官的保護和支援。

“假如一日不食,心上便大不自在,至聞驚而跳,聞怒而悶,見死亡則悲,見美色則眩”,這裡用幽默的語言描述了我們的情緒如何受到身體狀態的影響。

“頭上天心何嘗微微些動也”,這句話像是在說,無論我們的情緒如何波動,我們內心深處的元神總是平靜如水。

“間天心不能動乎 ? 方寸中之真意,如何能動。

到動時便不妙,然亦最妙”,這裡用了一個反問,強調了元神的穩定性。

當元神開始“動”的時候,雖然表麵上看起來“不妙”,但實際上卻是最“妙”的,因為這標誌著我們的靈性開始覺醒。

“下識心,如強藩悍將,欺天君闇弱,便遙執紀綱,久之太阿倒置矣”,這句話用了一個比喻,將識神比作是一個“強藩悍將”,如果它占據了主導地位,就會“欺壓”我們的元神。

“今凝守元宮,如英明之主在上,二目回光,如左有大臣儘心輔弼”,這裡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,將守護元神比作是一個英明的君主在治理國家。

“內政既肅,自然一切奸雄,無不倒戈乞命矣”,這句話用了一個幽默的比喻,說明當我們的內心平靜下來,所有的負麵情緒和雜念都會自然消散。

“丹道,以精水、神火、意土三者,為無上之訣”,這裡提到了丹道修煉的三個要素:精水(先天真一之氣)、神火(內在的光芒)、意土(中宮天心)。

“以神火為用,意土為體,精水為基”,這句話強調了這三個要素的重要性和相互關係。

“凡人以意生身,身不止七尺者為身也”,這裡用了一個比喻,說明我們的身體是由我們的意識所創造的。

“蓋身中有魄焉,魄附識而用,識依魄而生”,這句話告訴我們,我們的身體中有一個“魄”,它是我們意識的基礎。

“魄陰也,識之體也,識不斷,則生生世世,魄之變形易質無己也”,這裡強調了魄和識的相互依存關係。

“惟有魂,神之所藏也”,這句話告訴我們,魂是我們靈性的所在。

“魂晝寓於目,夜舍於肝,寓目而視,舍肝而夢,夢者神遊也”,這裡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,說明我們的魂在白天“居住”在眼睛裡,晚上則“居住”在肝臟中。

“九天九地,刹那曆遍”,這句話用了一個誇張的比喻,說明我們的魂可以在短時間內遊曆整個宇宙。

“覺則冥冥焉,淵淵焉,拘於形也,即拘於魄也”,這句話告訴我們,當我們醒來時,我們的魂就會被身體所“束縛”。

“故回光所以煉魂,即所以保神,即所以製魄,即所以斷識”,這句話強調了回光修煉的重要性。

“古人出世法,煉儘陰滓,以返純乾,不過消魄全魂耳”,這裡提到了古代修煉者的目標是消除魄的影響,以實現魂的完整。

“回光者,消陰製魄之訣也”,這句話告訴我們,回光修煉是消除魄的影響、控製魄的方法。

“雖無返乾之功,止有回光之訣,光即乾也,回之即返之也”,這句話說明,雖然回光修煉不能首接讓我們返老還童,但它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步驟。

“隻守此法,自然精水充足,神火發生,意土凝定,而聖胎可結矣”,這句話鼓勵我們堅持回光修煉,最終可以達到修煉的高級階段。

“蜣螂轉丸,而丸中生白,神注之純功也”,這裡用了一個比喻,說明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,也可以通過專注和努力而產生巨大的變化。

“糞丸中尚可生胎離殼,而吾天心休息處,注神於此,安得不生身乎”,這句話用了一個幽默的比喻,鼓勵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天心上,通過修煉可以實現身心的轉變。

“一靈真性,既落乾宮,便分魂魄”,這句話告訴我們,當我們的靈性本質降臨到物質世界時,就會分裂成魂和魄。

“魂在天心,陽也,輕清之照也,此自太虛得來,與元始同形”,這裡強調了魂的純潔和高尚。

“魄陰也,沉濁之氣也,附於有形之凡心”,這句話告訴我們,魄是與物質世界相聯絡的部分,它是沉重和渾濁的。

“魂好生,魄望死”,這句話用了一個對比,說明魂追求生命和成長,而魄則傾向於死亡和消亡。

“一切好色動氣皆魄之所為,即識神也”,這句話告訴我們,我們對物質世界的**和情緒都是魄的影響。

“死後享血食,活則大苦,陰返陰也”,這裡用了一個比喻,說明如果我們被魄所主導,就會遭受痛苦。

“物以類聚也,學人煉儘陰魄,即為純陽也”,這句話鼓勵我們通過修煉消除魄的影響,以達到純陽的境界。